網站首頁
最新動態
大學堂簡介
孝親尊師
教育教學
實踐活動
佛陀教育
述而不作
真實利益
聯繫我們
述而集
述而集
了凡四训
孝经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十善业道经
您的位置:
首页
>>
述而不作
>>
述而集
>> 浏览文章
《述而集》序
文章来源:
时间:2016-09-07
浏览量:2751
序
刘余莉
《述而集》共三卷,依「述」之意,乃是作者依奉古之圣德教化,习而思,思而后行的感悟,其涵盖范围之广,研习思维之深,修习体察之细,合而构成了《述而集》的精粹。
自来读书人,解字义,引圣典,做文章,都是易事;然而将所习学之理,与自己的心念行止融汇为一,就是不易的了。古人的智慧,是无诚敬之心不足以摄受的,作者的难得之处,即在于此。涉猎广博,学识深厚,还在其次,要紧的是常存恭敬之心,对一切事一切人,皆能耐心用心的体察,并将所摄入之理,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融汇为自己的人生感悟,且以此心推而广之,延伸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这担忧所来久矣,所以才能对当今社会上的许多问题根源,一语中的,读之使人茅塞顿开。这其中的智慧,都是源于作者长期的熏习,力行与积累,又将自己累积而成的智慧,在书卷中做出了毫无保留的分享。终览全卷,可观之处不胜列举,其最摄心处,乃一「诚」字。作者对自己的读书历程,思维层面,力行后的感悟,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总结与思考,皆是「诚而述之」。因其诚而生敬,因其敬而生慧,读者若能体会其「诚」之一二,则不光折服于作者的学问见识,更有感于其「诚」之心,若以同样的诚心相受,必会各有所获。
《述而集》的写作,并不是严谨的「坐而论道」,更多像是一种分享,是作者读书的分享,处事的分享,思考的分享,体悟的分享,智慧的分享,其行文疏散而有序,不刻板,亦不随意。全书三卷,其宗旨不过「谦」「孝」二字,一如文中多次提到的「耐烦」,而后提到的「诚敬」,加之卷三中通篇而述的「孝亲尊师」,其核心与根本皆由此二字而生。作者做文不拘,引经据典之后,并之呈现各种现实事例,社会见闻,中西哲人圣者的言语思想,从儒到佛,由古至今,皆有涉猎,作者对中华传统智慧的感念与膜拜,点滴可见于文字。
今《述而集》的出版,乃一件令人欣喜之事,是以「述」而传「智」。读者阅之能有所感,便能对中华文化之博大,智慧之深厚,思维之广阔,解其一二。古来智慧的传承多介于文字,对于中华文化的精粹,应该也能借作者之笔,窥见一斑。
癸巳年二月廿八日
(注:序文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所有 © 潍坊大山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中華孝親尊師大學堂 联系电话:0536-22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