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最新動態
大學堂簡介
孝親尊師
教育教學
實踐活動
佛陀教育
述而不作
真實利益
聯繫我們
述而集
述而集
了凡四训
孝经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十善业道经
您的位置:
首页
>>
述而不作
>>
述而集
>> 浏览文章
第四章 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
文章来源:
时间:2016-09-07
浏览量:2798
一
《周易·谦卦》云:「谦:亨,君子有终。」
「有终」者,恒也,即持之以恒。意思是屈己下物的谦让之德,只有君子才能坚持始终,一般人则反反复复不能长久。如果其含义仅仅如此,那么一般人就与「谦「无关了。「谦」是君子的事,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个凡夫而已,于是事不管己,就高高「卦」起了。如此而来,那么也就失去了《周易》之唯一教育目的——「趋吉避凶」。
谚语云:「人皆可圣。」
《弟子规》云:「圣与贤,可驯致。」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稻盛和夫如是说。(《活法》「修订版」第二○九页;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东方出版社二○一○年版)
君子圣人,皆是一般人通过谦虚学习训练而成就的。反复不要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坚持之中谦虚,决定会成为君子。如是,则亨通,则吉祥,是以「君子有终」也。
因此《礼记》开篇即云:「《曲礼》曰:『毋不敬』。」(《礼记·曲礼上》)
「毋不敬」,就是对待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要有诚敬心,说到家就是自谦而敬他。这是最起码具备的人生处世态度,是一切人生事业学问成就的大总持法门,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前提也。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所以,《论语》「学」字开始而一以贯之,并且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所以,作为佛门「公共基础教科书」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喜学」、「 学喜」者来译而来仪(是经由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其名号汉译为「喜学」或者「学喜」;取典「《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参见《尚书·益稷》、《史记·夏本纪》等);所以,有「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诸谚语,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首乃「礼敬诸佛」,其亦含自谦而敬他等谦虚之理……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菩萨能成佛的唯一善根是「精进」,亦是坚持谦虚不懈,一门深入学习。
好学者,以谦虚为首要,非此则无以立也。
谦虚非同畏缩,亦非胆小如鼠。
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在其广为流传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里将「信」开具为六,云:「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不是自高自大,亦非自满,是坚信自己战胜自己,是放下一切自私自利,「决定得生……更无疑虑」之过程。究竟说,即「格物致知」也。「信他」乃「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虑。是名信他。」(《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明宗》)
诸佛者,一切众生也。
由是观之,谦虚是内圣,是坚信征服「自我」之过程,是「信自」;是外王,是自谦而敬他,是「信他」。
「信自」必须以「信他」为依托,更明确谦虚之基石义也。「信他」当然要谦虚,惟谦虚者方难信能信、难愿能愿、难行能行,方能心想事成……「信他」者,即「在坚持之中」谦虚学习是也。
「信自」是根本基础,「信他」乃根本手段。无有谦虚之美何能「信自」,何德「信他」?
谦虚者自有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章)
所以,谚语云:「无所怕就无所成。」
科技化的现代人,无所敬亦无所怕则无所学,笑问:「《四书五经》等有没有糟粕?」
答曰:「有。」
白言:「读不懂,就是糟粕。」
大笑而去。
——大笑大道。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那谦虚之礼就在《弟子规》,在《太上感应篇》,在《十善业道经》,三者归一即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
近人曾文正公,深得谦德之柄,坚持谦虚,以此成就中兴事业。自己做到,给亲朋等看,又说给他们听,反复叮咛嘱咐其兄弟子侄,务必戒骄戒傲。言「傲为凶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视谦虚为修身处世之首要,书曰:「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者而已。」(《曾国藩家书》卷一)
稻盛尊者非常欣赏赞叹「做一辈子学生」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了凡四训》终于《谦德之效》圆满;撰者恩师谦谦君子之风已入至境,但老人家八十一岁时,还是给自己写下是言:「二○○七年主修课程:我必须学会谦卑!」
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说:「几乎所有伟大心灵的秘密都包含在这个词里面:在坚持之中。」(《海上劳工》第二五二页;雨果著、许钧译,译林出版社二○○○版)
【撰者记得还看过《海上劳工》的其他两种不同中译本,一种把「这个词」——「在坚持之中」译成「持之以恒」,一种译为「坚持」,而原文为拉丁文。撰者惭愧,不懂法文,更不懂拉丁文,仅凭个人爱好,欢喜「在坚持之中」,请君见谅。】
有着「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莫泊桑之所以是莫泊桑,道理也是「在坚持之中」。莫泊桑初次拜师「自然主义文学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福楼拜时,福楼拜就告诫:「……年轻人,不要忘记,照布封(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和作家)的说法,才能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努力吧!」(《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译本序」第二页;郝云 赵少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莫泊桑终生努力,坚持谦虚学习,实践了老师教导。
如是如是,谦虚者自有王者气象。
如是如是,幸福吉祥人家无不以谦虚为要。
坚持谦虚——「在坚持之中」谦虚,世出世间、中外古往今来一切成就者,莫不如此。
无论上报国恩,还是身心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事业的顺利等下造家福,还是为官为民做人做事,还是学儒学道乃至学基督、天主等等,乃至出世入世一切德能、一切美好和谐的生活事业等,无不以谦虚而持之。
[NextPage]
二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魔王波旬也常常来听。可是后来,魔王发现自己队伍里的人员日渐减少,被佛一个一个度走了,就不高兴了。
于是,魔王对佛说:「我要破坏你的法。」
佛说:「我的法是正法,你是破坏不了的。」
魔王说:「现在是破坏不了,等到了你的末法时代,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讲经说法,就能破坏了。」
释迦牟尼佛听后,一言不发,流下了慈悲泪水——末法时代,众生要受大苦了。
所以,有阿难尊者告诫末法众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末法时期已经早早来临,魔王波旬的子孙们亦纷纷出动,在给我们以魔鬼聪明的同时,却又偷走了我们以及我们孩子们的全部智慧。我们不得不痛心疾首地承认这样现实:魔鬼的教育教学,已经遍及全世界。
然而,魔鬼是谁?魔鬼就是自高自大,因此而自私自利,而黑白颠倒……魔鬼就是我们自己啊!
然而,佛是谁?佛就是自谦敬他,因此而自利利他,明明白白,佛亦是我们自己啊!
正法衰微,邪法猖獗,道德沦丧,人将不人。这亦不是一国一家一朝一夕之事,已经成为当今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悲哀了。所以,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积极努力建议「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且大声疾呼「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活法》「修订版」第一七四、一七八页)
教育之本来面貌,实乃伦理道德诸方面之教学,而首要是谦德道义的教学。简而言之,是教人首先学会谦让做人,而非为利益竞争。因为竞争的升级是斗争,斗争的升级就是战争,战争的结局只能死路一条。
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NextPage]
三
谦虚,实乃世出世间一切美善德能之大柄也,惟此大柄方能持,无所柄则无所持,失其柄则失其器,倾盆颠覆,一事无成也已!
持是惟一两昆仑(智慧文殊菩萨有两侍从,谓之「昆仑奴」)。神当以此归其位,人亦当以此归其位。如是,我们即可得到那认知麟的根本智慧;如是,人类社会则必将走向美好。
因此,在这个灾难深重时代,没有比回归谦德之美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回头即是靠岸,只要我们真正谦虚下来,一切本具的德能乃至美好生活即可得以恢复。
因此意义,一念即转,由魔而佛全在我们自己;因此意义,一念即转,我们请圣人不再哭泣……
如是如是,天上地下皆得大安稳大欢喜也。
囊括一切历史戏论,斩尽所有现实琐碎,归结片言如是:
「世界的意义必须在世界以外去了解。」(《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英美哲学卷·逻辑哲学论》第一七四页;维特根斯坦著、俞金吾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
禅宗六祖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佛在言外,一切圣贤亦无不在其言外。
在坚持之中谦虚,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
版权所有 © 潍坊大山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中華孝親尊師大學堂 联系电话:0536-22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