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最新動態
大學堂簡介
孝親尊師
教育教學
實踐活動
佛陀教育
述而不作
真實利益
聯繫我們
述而集
述而集
了凡四训
孝经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十善业道经
您的位置:
首页
>>
述而不作
>>
述而集
>> 浏览文章
第二章 孝亲尊师之演义
文章来源:
时间:2016-08-31
浏览量:3003
辛卯年佛诞日,亦称华严会等,余等学人数位,宴坐老潍县东盛园林。不酒素餐,以此纪念圣诞。众位方家以年长为由,力推余作佛子致辞。余乃一无知凡夫,邪知邪见充满,迷惑颠倒,怕是玷污了清净圣门,有心立雪却也姗姗来迟,因此至今无缘作皈依受戒之形式。故此不敢以佛弟子自称,又何敢弄白衣说法之举?然,顾忌诸位脸面,便举棍自棒自喝,发露忏悔。有好学者,将余之忏悔记录在案。依其意,发其辞,拙其笔,得成于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圣诞之际。
禅宗六祖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净土印祖言:「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又说:「看一切人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示修持方法》,李净通居士编)
故而文中恶言污秽,乃余之昔日形状,丝毫不及他人。常惭愧人有心修道久矣,故此顶礼三拜明白人玉成。
——撰者题记
第一篇
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无不是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的、重要的、崇高的景行行止形式教化民众的,此乃宗教之所以称之为宗教而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学习过程,是边学边落实的实践活动。如此活动,当是以幸福并快乐为目的。
因此,作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而集其大成,构建了千秋事业的至圣先师孔子,于《论语》中开口即作如是教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圣人杏坛设教,开门即一语中的也!
是语道出了一部《论语》,整个儒学,《四库全书》,乃至自伏羲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所有真实学问,甚至是华夏内外、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学习过程中,应该取得的真实利益,即学习过程是收获人生幸福的快乐过程,是「人生的最高艺术享受」(著名一代哲学大家方东美教授语)。
因此,学习者生命存在形式当为愉悦状态。其最低限度,理应确保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非此,无足道哉。
学儒也好,学道、学佛也好,乃至学天主、学基督、学穆罕默德,学习任何圣贤也好,倘若学习者过了若干年而未获得如是真实利益,则非为真学习者也!应当马上回过头来检讨自己,修正「身语意三业」。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此亦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当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之最佳阐释。
换而言之,学习圣贤过程就是征服自我过程。佛家有言:知错即开悟,改错乃修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征服自己,在不断地知错改错中完善自己,享受了最高的真善美慧且艺术快乐的幸福人生,因此其教育教学思想光辉福泽千秋万代;而英雄也许能够征服当时天下,但未必能够征服自己,其人生幸福的指数就不言而喻了。此乃圣人与英雄的最根本分野。
《庄子》有言:「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庄子·杂篇·让王》)
是言,深矣,诚哉!
学习者修学全过程既然是愉悦的,那么其最高、最真实的愉悦是什么?也就是说,「学而时习之」究竟目的为何?
《大学》开章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诚乃世出世间一切真实学问学习之究竟目的也!非此,则不足以称之为真实学问乃至宗教。
孟子亦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放心者,清净心也,清净心即是「平常心」,即是「明德」。儒家称之为仁,道家曰道,释家之谓佛。一即三,三而一。另有释家宗门之说是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也,亦是贤首国师所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等等等等,都说的是同一个性体,称呼不同而已。
由此观之,一切真实学问乃至一切宗教教育教学之究竟目的,是以教育教学为手段,教化民众破除一切烦恼及不幸,从而获得一颗最清净心。唯有保持一颗最清净心,方能享受最究竟的幸福人生。
[NextPage]
第二篇
单就佛教而言,创教者释迦牟尼佛,十九岁薄帝王而不为,弃位出家,勤学苦修十又一年,三十而立之年于菩提树下目睹明星放下一切,示现八相,大彻大悟成就无上之道。由此,开启了那长达四十九年的伟大教育教学生涯。
想当年,作为佛陀的释尊于鹿野苑以五比丘起教,当时具有宗教大国之称的印度,就有九十六种宗教之多。佛教作为教育教学的师道(佛陀释尊的教育自创立到很长的一段传承时间里并非为今天意义上的宗教),八小时讲学、八小时修行,为人演说,以其生动活泼、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且独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风行于世。宗教接受了佛法,就提升了本教内涵;民族接受了,就加强了整个民族得文化素养;国家接受了,国家就得以文明和谐、繁荣富强……
尔时,释尊为一切国家、民族、宗教乃至学术界所爱戴拥护。民众纷纷来学,十六大国王护驾,教育教学活动威仪十方,颇为庄严,叹而观止。
何者为佛?
简而言之: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也。也就是说,不但自己要明明白白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命体、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还要没有任何条件地帮助其他一切众生,这些都做圆满了就是佛。
说到家,佛菩萨是人不是神,是明白人,而最明白者乃佛。佛熄灭一切贪嗔痴,放弃一切拖累,明白且亲证了什么是究竟人生幸福。
何者为佛法?
佛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
释尊入灭后,以阿难为首的五百阿罗汉弟子,将本师四十九年之演说集结为三藏十二部,计八万四千法门,一大藏教是也。后世学者又将一代圣教判为五时:即华严时,最初二七日或三七日说;阿含时,次十二年说;方等时,次八年说;般若时,次二十二年说;法华涅磐时,次八年说。
爬其容,梳其类,教育教学内容亦可分而为五:即伦理的教育教学、道德的教育教学、因果的教育教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哲学的教育教学等。再跟进一步,虽说内容有五,归结于一,无非宇宙人生真相而已,即「诸法实相」是也。
人生就是我们,宇宙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我们明白看清如是真相,释尊慈悲演说,从「孝亲尊师」起始,至「孝亲尊师」圆满。可以说,一大藏教,文若烟海,玄刚浩瀚,穷经皓首膜拜读来,亦是此四字之落实也。
「孝亲尊师」落实圆满,宇宙人生也就真相大白,佛之能事毕矣。
因此,以四大菩萨为次第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中国大乘佛法,首以表法孝道的地藏王菩萨为首。将孝道推广出去,感恩整个人类社会乃至宇宙,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是也;如是大孝需要智慧,此乃文殊;有大孝心,又有大慈悲,还有大智慧,关键是落实,即真干!这就是普贤菩萨。
佛家不重形式而重实质,实质需要真干!
一即四,四即一。四位菩萨「共复一形」(《地藏菩萨本愿经·分身集会品第二》),成就了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业乃至一切学问的大根大本——孝道。
有道是:佛法就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遵循事物本性而运动变化的规律。世出世间,一切循其内在规律而存在的事物,都蕴含着佛法。
国家为安定社会制定的一切有效法律,蕴含着佛法;世人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从事各正当事务,也蕴含着佛法。如:科学家循事物内在规律发明创造,造福人类;医生依医理治病救人;教育依教育法规开启文明,传播技能;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军人保卫国家;商人依法经商……皆蕴含着佛法,关键是看我们为人处世心态。
六祖慧能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出世间法相对于世间法而存在,没有世间法就没有出世间法。不要认为脱离世间法单独有一个佛法存在,那也太孤芳自赏,太脱离实际,太脱离以真实利益为上的佛法了。因此而言,健康、和谐、向上的日常生活即是佛法。
所以,学佛要怀有一颗「孝亲尊师」的最平常心。进一步说,就是从「孝亲尊师」做起,在平常日子里将其推而广之。有一颗与一切人、事、物为善的平常心,吃一碗平常饭,做一些平常事,平平安安一辈子,即使不闻佛法,也是真学佛者。
所以,学佛先学做人。
把「孝亲尊师」做好,人就能做好。人做好了,即成佛道。
藏传佛教密宗中有一大法叫「大手印」,翻译成汉文即是「平常心」的意思,「孝亲尊师」乃佛陀教育教学之根本「大手印」也。
凡此种种,佛法的教育教学之究竟目的亦不出前说,无非是教人在学着力行「孝亲尊师」实践活动中放下包袱,去染还净,妄尽还源,得到一颗清净心罢了。
[NextPage]
第三篇
放下什么包袱?从何处入手?
从「孝亲尊师」开始,从放下一切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享受入手,亦即是放下一切障碍践行「孝亲尊师」之道的烦恼(我执、法执)而已。
因此,佛法教育教学的成就不在于学多少,知道多少,而是在于放下多少。放下执著烦恼,就取得阿罗汉学位;放下分别烦恼,则为菩萨学位;放下一切妄想烦恼,即成佛果。
放下才能量大,量大才能将「孝亲尊师」弘扬。量大福大,量大才能过幸福自在快乐的生活。
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第四十八章)亦是教我辈放下的。
佛教就是教人放下的教育教学。
学佛,就是学着放下障碍人生幸福生活的一切邪见与累赘;就是学着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亲朋,正确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学做有健康、有道德、有智慧,富贵且幸福的人。
富者,知足也;贵者,受人尊敬欢迎也。知足常乐且又受人尊敬欢迎者,乃真富贵者也。
如是释尊,弃帝王如草履,成就了佛陀万古伟业(释尊当年预言其法运,即佛陀的教育教学事业为一万二千年),享受着最为智慧的艺术人生。以一星之火燎原,破除人类千年暗室,开启人类智慧艺术生活新纪元,确指了人类究竟幸福走向。
经云:「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如是如是,佛陀的教育教学事业,在若干年后也备受伟大来者之赞叹,诸如马克思、恩格斯等等。
国父孙中山先生虽然信仰基督教,但一直以来与佛教有着难解之缘,对佛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在佛教界享有极高声誉。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九世班禅曾为国父奉安大典撰写过祭文,云:「先生首创革命,得救众生,恩同父母……先生手造共和,奠国基于磐石之安,解民众倒悬,俾登极乐,人民歌功颂德,有史以来,今古世界第一人也。」(《九世班禅为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所撰祭文》,《民国档案》一九九○年第二期)
国父生前经常出入佛门,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游普陀寺时,亲身经历过佛门不可思议之殊胜境地,撰有《游普陀寺志奇》(《孙中山全集》第三卷第三五二、三五三页,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版)。
拜阅国父谈话、演讲等诸类文稿,发现国父对佛教历史、教义及社会功用有着深刻的认同,其国民革命思想亦是深受佛教的启发。国父曾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演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具足「救世、救人、救国」之仁,可以纠正科学之偏,「补政治之所不及」(《孙中山与佛教》,作者陈金龙;《安徽史学》二○○五年第二期)。
毛泽东主席的母亲对佛教非常虔诚。受母亲影响,主席早年就接触到佛教知识,建国后还读过不少佛教经典,并且批示要重视佛学的哲学研究。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外出前,主席指名带的书籍中就有多部佛经。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主席同班禅谈话时,说:「我赞成(在西藏)有几千人学经、懂经,成为佛学知识分子,同时你看是不是他们还要学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懂得政治、科学、文化及一般知识……」又指出:「佛学不可不学……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是不行的。」(《毛泽东读书札记诠释——出入佛道(上)》,作者陈晋;《瞭望》一九九三年第八期)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然而,我等毕竟是知见立知的凡夫之流,并不具备英雄智慧。再说,释尊那高尚的教育教学发展至今,依中国传统记载,有三千年历史了。佛灭度一千年后,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六十七年被中央政府请入中国,建立第一座教育教学机构——白马寺,开展其独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来,亦有近两千年之久矣。
在其传承过程中,难免以讹传讹,特别是前清慈禧执政期间,佛门放弃教育教学,而以超度经忏佛事、问卜扶鸾迷信活动等等为务,致使佛教沦落为狭隘意义上的低级宗教,乃至迷信(据当时作为生活在清宫的国师十九世章嘉大师后来说,清帝国是灭亡在慈禧太后迷信上,国家大事一概以扶鸾决断,我们相信章嘉大师不会撒谎)。
以破除迷信、开发智慧,引导众生走向究竟幸福彼岸为己任的佛教,竟然沦落到如此迷信之低谷,实在是很难很难为世人所接受乃至容忍。
[NextPage]
第四篇
《左传》云:「人弃常则妖兴。」(《左传·庄公十四年》)
自慈禧以来,佛教抛弃了教育教学之「常」,歪师邪说便趁机而兴了。正如阿难尊者当年告诫末法时代的众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任何宗教如果不以教育教学为要务,必然流于形式,走向迷信邪说,走向极端乃至恐怖之流,危害社会民众。这,毋庸讳言,实在是背师叛道,更是极度违犯了创教者初衷。
佛教亦不例外。到现在,尤其是在这个以科技为首,以市场经济为重,所谓物欲横流、饮苦食毒、五浊恶世式的末法时代,操心让人失去精神家园而不能诗意存在的时代,灾难四起的痛苦时代我……等学人冷静观察,悲哀发现:具足真实学问,以「孝亲尊师」为本的佛陀正法,却极少有善知识者为人演说,而那邪师歪说倒是乘势而上。作为教育教学的真正佛教因此衰弱到极限,佛门也就空前混乱不安起来了。
观其事,察其体,归其类,大约有六:
一者,邪教的佛教,歪曲正说,愚弄民众,甚至以地方政府为敌,危害社会,肆意践踏「不做国贼,不谤国主」(《梵网经》)和「不漏国税,不违国制」(《璎珞经》)等佛之重戒;
二者,迷信的佛教,即专做所谓的超度消灾免难等经忏佛事,巧取豪夺,不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建构庙宇;
三者,企业的佛教,即打着佛家招牌玩弄佛法谋取私利等;
其四,观光旅游的佛教,招惹顾客,以卖门票香烛等等花样翻新不尽的所谓佛家物为业等等;
其五,学术的佛教,此为一种文化现象,搞佛学而非学佛;
其六,教育教学的佛教,以讲经说法为要务,为人演说「孝亲尊师」之道。
佛教衰落,原因不在外,在佛门之内,在于祸起萧墙!
俗云:「不怕没有庙,就怕没有道。」
孰为是,谁则非?
佩道君子不必俯而,自能仰天闭目了然于胸。然而,我等末法时代多数信众则不然,不读经典或者不会读,又不得听闻善知识讲法,更谈不上深入经藏理解佛家教育教学义趣,自然无力辨别真伪,于是随波逐流。
搞迷信,传谣言,比神通,求私利,卖风骚,还说是什么人的干儿女湿儿女,装神弄鬼争供养,以邪为正,黑白颠倒,等等等等,因此而为邪师玩于股掌之上;赶道场,搞集会,凑热闹,鼓唇摇舌,自我感觉比党委政府都能,弄名闻利养,逮住机会上台子出风头,撒谎流矢,搬弄是非,居然也声泪俱下,还口口声声美其名曰「救世」, 亦是一窝蜂地推波助澜了。
狂热无知,自己都不知佛法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为何物,何谈什么救世?不老实、不听话、不真干,都救不了自己呢,哪里又有资格作此等扬言呢?
有的所谓学佛,像做了贼一样,偷偷摸摸,整天惶惶不安,窃窃私语传言,又是大灾难要来,又是政府要怎么样等等,还说是什么善巧方便!不学佛还是个人,学佛了倒是混得连贼也不贼了。
家有公案(即本文撰者辑录的故事)记载:
夤夜来迟,有贼头贼脑者悄然跪拜求佛:「供养佛门些钱财,求佛菩萨多多保佑我升官发财吧。」
佛说:「佛菩萨不是神明,更不是贪官污吏,不能保佑你。实话说,佛菩萨亦是不会保佑任何人。所谓保佑,是佛菩萨把为人处世的真理告诉你,你真去落实,就会自然走向幸福人生的旅途。这就叫真保佑,也是最真最好的供养。」
佛又说:「佛门弟子谨记六字真言:老实、听话、真干!」
佛是老师,老师乃明白人,明白人最老实最厚道,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可是,贼者不信。
现代化的贼啊,就是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
所以,作为小说家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拍案惊奇,痛快淋漓且恶狠狠地叫:「罪犯通常是缺乏想象力的人……」《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第三四四页;曹文轩著,作家出版社二○○三年版)
如上种种,结果不言而喻。
光目女之母早有是言:「不忍称说。」(《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人皆自作自受也!
遥想当年,佛门弟子,光明正大,从容淡定,随缘妙用,柔和质直,威仪有则,为民服务。那种谦和礼让、泰然自在的生活姿态,那种三千威仪,那种八万四千细行……今夕又何在呢?
有言道:「学佛的太多,信佛的极少。」
的确!
管子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
《新五代史》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新五代史》卷五十四)
所谓佛门弟子,弃失其教育教学大纲,作如此形状,佛门四维自然不得张扬,其教育教学内容也就全部被悬置在沙界虚空疆域之外了,即伦理、道德、因果、科学、哲学教育教学内容之外。
半个世纪之前,一代哲学大家方东美教授说,佛法要振兴,必须恢复丛林制度(即教育教学制度);又说,佛法不在庙里,在经典上。
经典即是佛,一切佛无不从经典而出。
作为佛陀的教育教学,不能力行「孝亲尊师」,因此而进入了一种空前无奈的黑暗。
悲哉!
[NextPage]
第五篇
佛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佛又说度己度人。度者,帮助之意也。我等学人,要当下回头、安心,老实、听话、真干,自度度他也。
「孝亲尊师」,需要依教奉行、为人演说,也就是务必自己先要做到再去说,至少是说了就做、边说边做,劝己劝人、正己化他也!最差,即使未能做到真学佛,也要如美国梭罗那样,像个不再惹事的乖孩子,安安稳稳地坐在瓦尔登湖畔,以内敛的目光,锁定并清理自己那内心世界,再也不能整日里忙于四处奔波、瞎学盲练、不务正业,浪费了人力物力,烦恼了自己,怨恨了家亲眷属,疏远了故旧朋友,添乱了国家社会也!
如此不能践行「孝亲尊师」,如此没有根本道德性,哪里是被美誉为「内典之最」的佛门弟子?难怪当年一代大德李炳南老斥之为:「好人好事!」
好事者,不老实「孝亲尊师」也。唯恐自己家庭不乱,国家社会不乱,天下不乱者也!在狂热无知瞬间被邪师所左右,蜕变成坏蛋。好人不可不恭慎老实也!
古大德有诗为证:「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有史亦为之证:当年佛门一代大护法梁武帝以举国之力布施无算,仅兴建寺庙就四百又八十,却被我禅宗达摩初祖当面斥之为:「并无功德!」此乃事不同理亦无异也。
佛法是内学,求佛就是求自己。
所谓顶礼跪拜地求那死死的泥塑木雕金漆,哪里比得上真诚恭敬地求一个活活的自己?
所谓不甘寂寞或劳顿或消遣于门外弘法利生,哪里比得上或自己或几位同参道友老老实实地待在一隅正己化他?
所谓呕心沥血地东逛西荡请佛住世,哪里比得上自己真干而成佛普度众生……
毋庸讳言,我辈者流在把所有生命存在的激情与才华投注他方云外,美其名曰「救世」之时刻,却单单忘记救自己,因此而遗失了一切学问乃至佛教的根本真谛——「孝亲尊师」!于是,那恒河沙数魔鬼就乘虚而入了。
我辈先救自己吧,救得了自己,救得了家亲眷属,才有能力救助他人。正己化他,自身自家和谐,才有资格说「和谐拯救危机」。
有道是,佛是过来人,我是未来佛。
只要老实、听话、真干,力行「孝亲尊师」者,即可获得「清净心」,即成佛道,即是救得自己的真富贵者。
救得自己,就真真救得了整个人类世界!
此诚乃华严家究竟真实之说也。
一言以蔽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今天,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己任的佛门四众弟子,必须依教奉行,直下担当如来家业,将佛教恢复到释尊创教之初本来面目,即教育教学轨道上来。
要相信信众、依靠信众,无上重要的是教育好信众。在教育信众不断深入实践「孝亲尊师」之道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其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指数,直至享受究竟美满的幸福人生。
如是,则「天下和顺」、「灾厉不起」、「国丰民安」。
如是,方谓解行本师释尊之真实义趣也。
版权所有 © 潍坊大山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中華孝親尊師大學堂 联系电话:0536-22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