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最新動態
大學堂簡介
孝親尊師
教育教學
實踐活動
佛陀教育
述而不作
真實利益
聯繫我們
述而集
述而集
了凡四训
孝经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十善业道经
您的位置:
首页
>>
述而不作
>>
述而集
>> 浏览文章
第四章 孝亲尊师之故事
文章来源:
时间:2016-08-31
浏览量:1682
第一篇
余于辛卯年八月十五下午开始敬笔撰述《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天色便凝重了万里,阴雨绵绵更是不绝。我心伤悲,几经哽咽难以成章,历时七昼夜,身心投入,几近废寝忘食,惟每日念佛和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定课不改……于八月二十二日过午方成,体重锐减,精神尚好。
时阳光明媚,天空瓦蓝如洗,白云一团悬浮而南,心下豁然——燃灯古佛之圣诞也!
八月十三日未时初刻,有北京尊者来电,称一老师病危,「恳请」众家学人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虽说不知师者何许人也,然心下甚为感动,于是更衣沐浴,佛前跪拜,发愿读诵七百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之。礼成,恭复尊者:「老师慈悲,作斯示现。末法时代,众生心浮气躁,失却『孝亲尊师』之基础,无有所成,教我辈补此课也已!」
余自幼向学,长大后除非必要之工作应酬,几乎通宵达旦于东西方文化四十余年,以寻觅人生幸福之路,却枉然徒劳一无所获!乙酉年夏,见恩格斯于《自然辩证法》称赞佛教徒,方知佛法不是迷信,佛菩萨亦非神明,而是辩证思维之佼佼者——明白人也。因此而大受震撼!
【在此需要作一特别注明:最初得知恩格斯称赞佛法,是于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教授——多识仁波切活佛「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系列学术名著。教授乃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寺第六世朵什活佛,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孚众望藏学专家、学者、教育家,多次到德国等海外地区讲学。本人曾有幸拜见过教授,对教授的人格学养等非常敬佩!
今天想来,非常感恩教授,非常感恩王刚贤兄等引荐者。本人真正初步了解佛法,可谓始于教授著作,当时一气拜读了教授的著作十多部。
教授写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第二四页;多识仁波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二○○五年版)。
尔后,又于某地图书馆查阅到一九八六年七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一九九五年开始出版发行的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自然辩证法》收录于该全集第二○卷,恩格斯指出「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晚得多,在现代哲学中才达到」(本卷第五六五页二○行至五六六页第一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称:「这类图书,快二十年没人来问了。」给予了热情周到帮助,也非常感恩。其他中译本尚未查阅】
虽说,此前于佛经亦有所涉猎,也曾断断续续地读诵过《金刚经》七年,但仅仅是作为一种爱好,或者说是对佛家文化了解,并不深究。此后,就多作了些追问。亦是因缘所致,当初主要精力集中于藏密,很是下功夫,然而却不得其便,更谈不上即得利益了,仅晓得一点常识皮毛过过嘴瘾而已。例如,释尊告诫弟子,学佛不要学神通;释尊说街上有学密的了,密法也就失去了;释尊还说,弟子们不要以尊重等为理由,迷信他的话,对他的话要像锻炼黄金那样去检验去明证……如是,多识仁波切教授在其「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系列著作里多有介绍,不一一列举。
两年后,深感密宗乃佛之顶级法门,非我等下根所学,然而仍然颇向往拉卜楞寺。
丁亥年国庆,因缘凑巧,不期而遇净宗,蒙受恩师点拨,稍安勿躁,方深入经藏,由《大方广佛华严经》而《无量寿经》,于是一门深入净土。自此以来,束之西学,高阁四库,惟读诵、听讲《无量寿经》为是,两年无断,春节亦不曾有丝毫相间。凡读诵二千余部,听解无算。但内敛反观,仍有些惶惶之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NextPage]
第二篇
余之学佛,实属夫人善巧耐心接引。初时,夫人曾婆心向余,劝勉先学《地藏菩萨本愿经》,夯实基础,方依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经》、一师而尽其形寿。然而,我辈陋习难化——无才自狂且固执,窃意《地藏菩萨本愿经》白文浅显,就不屑一顾,仅推荐粗通文墨者学习,事不关己——实乃不可饶恕之大罪也!借此发露忏悔,以期不再造诸。
我佛慈悲,不弃罪人。庚寅年二月初二,机缘凑巧,跃跃欲试,发愿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当日即得利益,不可思议,余由是信心大增。尔后,心愈清净,事越殊胜。豁然知晓,文虽白,义却无有穷尽也。
——我佛方便,不弃白丁!
余少小离家求学,老大不小公务缠身,未曾于父母膝下尽孝。城里房子虽为宽敞,但父母总以「住着不方便」为由推却。余私下想:「非父母嫌不方便,而是怕不方便了这个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求享有,风烛残年,仍然处处存心于子女,还要给子女一个方便……可敬可亲可叹,由是而观。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韩诗外传》卷九)
父母已经年迈,况且皆曾为大病所累,元气损伤,身体日渐地不比了往昔。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一天一时一分亦不可待也!美国的比尔·盖茨也曾如是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在飞机上采访时,比尔·盖茨之著名回答)
于是,余决意为父母读诵三年《地藏菩萨本愿经》。
庚寅二月十五始,每早读诵一部作功德回向于父母,倘若节假日或「自由时光」或父母有所不适等,即刻加读,一部、三部甚至五部不定,全凭条件许可而已。
当时,虽说算是信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利益,但现在看来那不过是出于无奈,学古人「请安」,安慰那颗不孝之心罢了。不曾想到,此番一读经,父母日渐康健,余心亦稍作欢喜,然仍有疑惑存焉。
岁次庚寅腊月,父亲一病数日,初诊为感冒,久治不愈,日见沉疴征兆。再看大夫,大夫暗暗向言,恐属顽疾转移复发,建议去大医院确诊。余立时惶恐,忙电话咨询当年为父亲诊病大夫。大夫乃余之故旧,专家权威,待余陈述清楚,又再三询问,言:「疑似复发症状,明天马上来医院。」
时,腊月二十一日,年关迫眉。
余一片空白,颓然而坐,半日方醒,愧疚甚深,泪流满面……忙电话于弟,言明父亲病情。《孝经》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心达到极致,就能够通达自然规律。连自然规律都通达了,还有什么难事呢?老人言:「孝心感动天地。」孝心连天地都能感动,难道感动不了父母身体里的病吗?……为兄愚劣,不听老人言,更无理由失却孝心,现天地又有谴责,累及父亲受苦。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据目前形势,只靠兄一人之力,恐有所差失,陷父于危难,望弟务必助我一臂,拯救父亲于水火。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父亲能否得救,当看我兄弟二人能否感动天地。
——真孝心即可感天动地。天大地大,力大无比……「老人言」不余欺也!
弟沉重片刻,方问如何。
余嘱弟佛前跪地发愿,为父亲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十年作功德回向,天天一部,风雨无阻;为兄在此,亦跪佛发愿,日日一部,七百圆满。此愿一发,即可读诵,坚信父亲安然无恙。
弟言谨遵。
事出有因:
余同胞兄弟二人,下辈一子一侄。侄子侄子,余平日亦子其侄,批评教育毫不客气,儿子侄子求学等大事,往往由余与夫人稍加商量决断,弟及弟妹等听之任之。
庚寅二月,余曾为犬子求学顺利,发愿读诵七百部经,效果甚佳。侄子顽劣,余管教少,弟又有失粗暴,其为学以来,一直红椅子是座,自小学至高中不曾有所更换。
庚寅高考, 侄子丧失信心,龙门无盼;弟更是灰心,望子成龙失算……全家惟余和夫人信心未失。夫人暗中相助,命侄子前来谈话,恩威并施,嘱其认真学习,考上考不上暂且不管,倘若不认真则非为李氏子孙。侄子言之凿凿承诺。余依兄长尊严,威逼弟确保侄子考取大学。弟面有难色,余嘱其做好两件事:一则管好侄子生活,二是一天读诵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作功德回向给侄子,高考前两个月内不得间断,其他事一概不许干涉。弟唯唯诺诺。
眨眼,距高考不足七天。燃眉之急,余吩咐弟去学校问询侄子学业,弟唉声叹气而归,安慰余不必操心矣。侄子学习认真尚可,但差距太大太大了,最近一次文化课考试二百七十分(属侄子高中三年最高考分,大有水分嫌疑,学校老师说实际在二百二十左右),据传言今年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三百二十(实际,庚寅年本地艺术类本科考生文化课录取线为三百,侄子考分三百二十一)。余仍不失其心,正色言道:「我们不求人求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即刻发愿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十年为其作功德回向,日课一部风雨无阻,一直十年圆满。你倘若以我为兄,当不得有误!」弟惟命是从,当下发愿……
高考出榜,侄子有名,一榜录取,轰动乡里!
——学佛管大用。
弟小余四岁,乡镇干部,脾气暴躁,无有所怕,仗义粗心为人,老大不改,因此多有祸闯。每遇大事,以其能力不得过者,为兄则一人担当,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弟自幼敬畏余,无论如何训斥,乃至不顾其脸面粗暴加之(侄子三岁时弟还当众挨过余揍),总也俯首任之,弟会说话始未曾在余面前有大声出也……因此,弟曾向人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大哥。」又言:「我不大信佛,但信老大哥。」
兄弟二人,异地同时发愿。
愿发圆满,一夕一朝,余读经七部。
父亲谨慎敏感,余恐人多有扰老人心安,便叮嘱弟等莫兴师动众,仅余和三妹陪父亲去即可。
清晨至医院,大夫早在等候,见面便埋怨为何五年有多,未曾复查一次?余无言相对。
当初医院确诊,父亲之病实属目前医学上所谓的难治之症。父亲自尊多思且勤俭,复查一次无疑伤害一次,即使查出来又有何奈?此病复发率非常之高,一旦造作,则不可收拾,当今全世界的医院大夫无有能者。
余平日有读书嗜好,尤爱儒释道之经典,中医亦在涉猎范围……凭其所学,思之又思,想之又想,辗转反侧……最后,确认此等病惟以辅助父亲长养健康生活之精神或许抵御,心好身则好嘛。
长养父亲的精神,当以我们这些子女尽孝为最。
孝乃人之天性,今人多迷失于斯,不尊师之故也。师者以孝亲为首而师,亲者以尊师为要而亲,失其一即全失,得其一则皆得。一即多,多即一。
残害父母忤逆不孝者有之,甚少;欲孝其亲者多,然不得此道者伙矣。或失之于知恩报恩,或失之于谦卑敬顺,或失之于知足耐烦,或失之于知耻惭愧……诸如此类亦是不孝,尽管有所为,实乃不作为也。
余少时赖天地祖宗之佑,粗通儒释道等家,其皆有详明之法。于是,三家并用……幸甚!父亲五年安好。
【少时知有《论语》,得自《<论语>批注》(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一一月第一版;版权页第一行四个字「内部发行」,第二行书名,第三、四行「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级工农兵学员」……最后一行「统一书号:二○一八·一三四 定价:1.00元;没有印数)。
此书大概是当年「批林批孔运动」教材(待考),估计发行量很大,当时农村各地均有。其出版「说明」有言:「本书分篇和分章基本采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本,个别章句的分合略有变动。每章前面的数字表示篇、章,如一·二就是第一篇第二章。」其次前言、正文。正文每章原文之后是字词句详尽「注释」,而后「译文」,再者「批判」,凡四部分,余不一一。
到目前为止,余所见各种关于「论语」的现代版本不下百余种,就「注释、译文」之简要详明(除非某些带有政治色彩的注释,如第一页注释「九 君子——在《论语》里,『君子』一般指奴隶主统治者。有时指具有奴隶主阶级道德的贵族和他们的代言人」诸类),加之「索引」使用方便而言,尚无发现超越其上者。
余少时陋习,无论逮住什么书就读,读不懂也一字不肯放过,硬啃。当时逮住此书看了几页,甚是吃惊,大为震动,暗暗自语:「《论语》真好!」因此,不看「批判」,光明正大堂而皇之「批判」原文、注释、译文等。
由此进入儒学,尔后道、释等诸家,亦是此模式。四十多年,好像余初学什么,总是从错误开始,不久即进入正道,然后五体投地全盘领受。
人生或许以错误开始,所以一出生就大哭不止。
一直以来非常想说一句话却没有机会说,借此真诚公开:「非常感恩当时参与此『教材』工作的一切『革命同志』,非常敬佩诸君大智若愚之智慧。」
——《<论语>批注》可谓建国后第一《论语》普及读本,功在当今利在千秋。有幸读其书晓其意者,非我当时小小毛孩子一人也。
以上纯属坦白交代,请君从宽谅解】
然,有道是孝者不尽其力,不孝者全非。余亦未免,一日打鱼三日晒网时时有之,甚至一曝十寒懈怠有加,以至于此……
大夫初诊,父亲肺无呼吸音,再三查看,吩咐马上办理住院手续。继之以机器检测,翻来覆去,竟然顽疾无踪无影矣——肺气肿也!余方长出一口气,暗自叹曰: 「我佛慈悲,天爱万物!」等片子出来,大夫又判为肺炎,再查肺炎也否,乃感冒,几片药即痊愈矣。
虚惊一场,仿佛有损大夫美誉,直喊怪哉。
余则笑而不语,心下自明。
——我佛慈悲怜悯逆子,回头便予以岸靠!
[NextPage]
第三篇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此非迷信,实为真理,历经三千年锤炼不朽,倘若糟粕早已淘汰去了也。其实,是言乃孔子之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孟子之「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禅宗六祖之「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了凡四训》第一九页;袁了凡撰、尚荣 徐敏评注,中华书局二○○八年版)……
是言义趣,指归「心想事成,改造命运」。心之力量为最,可动天撼地,实乃天地宇宙之正气,所向披靡。得此道者多助,心想事成;失此道者寡助,一败涂地。故而「心想事成」,为日本当代大企业家「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亲证为「宇宙法则」(《活法》「修订版」第一五页;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东方出版社二○一○年版);亦为当代最伟大科学家,享有「国际盛誉伟人」、「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宇宙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教授所代表的现代物理量子力学所证实。
著名科学家朱清时院士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可参「五色土网站」《自然环保》栏目)
——宇宙的核心是爱,孝乃爱之圆满表现。真孝心一动则改天换地,亦是华严家之究竟说。
母亲身体,状况最差。自余记事,便打针吃药不断,心梗、脑梗之类皆有所犯,糖尿病二十五余年,各种并发症基本皆出现。
现在,母亲药有所减,身有行健。母好子好,我心欢喜。
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求父母身体健康,父母则健康;求孩子上学顺利,孩子则顺利;求事业,事业则好……于是,余心安之又安,决志每日四点半起床,一气读诵两部经作功德回向给父母。
晨起,洗漱圆满,面对华夏第一女神——泰山圣母神像,叩首三颗,出声三念:「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天下父母身体健康;祈求儿子求学顺利,天下孩子求学顺利;祈求亲人平安,国家社会天下平安。」然后才拜佛、念佛、读经。晚上睡前,亦是先于圣母前三番祷告,方可为母读经(礼敬拜圣母祈祷之事,纯属个人因缘,意在拓宽心量,孝亲第一;一般学人当据个人情况视之,念佛事大,不可夹杂也)。
朗朗经声之中,晨光一寸一寸亮了起来,我心亦是一寸一寸地亮起来了……
朗朗经声之中,夜幕一点一点地安静了下去,我心亦是一点一点安静下去了……
——床上梦境美好,开门阳光灿烂。
如此以来,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读诵两千余部,听讲计五,尚在继续之中。
犬子幼年,成长关键之时,余为名闻利养所困,一直作「写大书、发大财、当大官」狂妄黄粱梦,美其名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儒学一代宗师张横渠之「四句」,成为千余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目标)。因此而失教于子,虽说犬子尚可出息,全靠天地之厚爱、老师亲朋之教育、兄弟同事之关照,夫人之苦心、孩子自己之造化者也。
余心有亏,每每念及于此,更为惭愧不已。为补上身为人父之一课,父母两部经后,再孩子一部。如此三小时有余,方练笔得我中华第一字——「孝」也!
「孝」之谓字,其上有「老」,其下为「子」,中间无「我」。无我,方能传承中华之孝道美德,有我即有障碍,亦无所孝也。
如此下来,虽说尚未写好「孝」字,但一天干什么事,心里皆踏实——不可思议。
定课从未间断,一早一晚雷打不动。如,早晨上班时间在八点半,务必八点左右圆满,如果或工作或什么事需要七点出门,则必须打破常规作息,三点左右起床准备读经;晚亦如此,不论深夜一点、两点归还;出差在外,照课不误。
——没有想不成的业,只有不想成的事。
天下甚大,大事、急事、要事亦是颇多,然无有比「孝亲」更大、更急、更要的事了。非余杜撰,此乃孔子、老子、释尊等世出世间一切圣贤之常说也。以为自己很孝,其实也许不然。
——人最容易欺骗自己,一辈子将自己骗个稀里糊涂,却老来并不认这壶酒钱!
《地藏菩萨本愿经》之殊胜利益不可思议,兄读兄得,弟读弟得。如是如是,余之全家老少皆信佛矣,亲朋亦有来学,惟信之程度深浅而有差别而已。
母亲信神亦信佛,佛神不甚分明,一字不识,念经听经皆困难。余只求老太太念「南无阿弥陀佛」,老太太嫌「咬憋嘴」,则四字洪名「阿弥陀佛」。于是,老太太每日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了……
当初,父亲得知余学佛,恐惧非常。见了,一把拽住,至无人处,环顾三番,双手合十,胸前一点一点抖动,犹如鸡啄米。
父亲压低声音,沙哑了嗓子说:「据群众反映,你这个了……」惊慌情状,仿佛日本鬼子再次进村。
父亲此等神情,先是吓余一跳,明白何事,乃笑,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父亲头一摆,胸一挺,说:「这还用问?『全心全为人民服务』!」
白言:「您老方才动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父亲不信,余则耐心解释:佛者谓何、合十何为……一一禀报。半天有多,父亲仍摇头坚决。
尔后,余言明此乃文化学习,上级要求,不犯错误……
父亲方才长舒一口大气,说:「学习可以,不可搞迷信活动……你身为官长,老百姓都看着你!」
父亲不信,也不坚决反对了。
约一年之久,陪父亲话家常,愈话愈长。俗云:「父子多年如兄弟。」父亲此番甚为谦虚,言及余办事稳妥之类。余受宠若惊,一惊,不慎露了双腿,两膝有茧子坚硬,血痂尚渗血未止。
白言:「您看……」
父亲低首,拿手一摸,吃惊不小,问:「咋了?」
白言:「为求您和俺娘身体健康,每日读经跪拜……」
父亲泪水潸然而下,说:「你有快五十了吧?」
白言:「虚岁四十八……」
于是,父亲从此念佛。
父亲建国初期入党,实属农村「老革命」,其优秀品质,余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余在领导岗位十多年,从未有跑官之丑,亦无公款请吃、公车私用、公款私化之举……学佛以后更为自觉,理上明白了。
余年三十又二,方阴差阳错误入仕途(农村乡镇基层),虽起步晚,但颇为顺利,无有触犯国法之罪,心地清净,安然度日,天地尚时时加美。此全赖祖宗之阴德,父母师长、组织领导、同学同事、仁人君子之厚爱也!——的确是言,并非小说大家米兰·昆德拉之「媚俗」,故作谦虚。
一切制度倘无道德信仰基础,分母皆为零。
「道德沦丧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哲学家梅原猛如是说(《活法》「修订版」第一七九页)。
诸如此类,不便展开,一则不合本文叙事要求,二则过于琐碎,当另文交代。
[NextPage]
第四篇
简而言之,不论学什么,首先自己做好,做给家亲看。家亲处过关,再让外人瞧,莫要首先到处「弘扬」,类似不法「小商贩」,「不美矣」!——此可谓不法乱攀缘。
君说学佛甚好,一句话问君:「如此之好,你父母兄弟姐妹为何不学?」君则答何?
佛法纯属社会精英影响带动之教育教学。
当初,传来中国,迅速普及,乃皇帝带领,百官响应。
再说,释尊当年弃帝王如敝履,十六大国王不请自来。世出如此,世间亦如此,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取天下易如反掌,圣人却不以为然……无言九鼎,一招即够水准,所以其思想自然光照了千秋。
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必急急,有家不归,四处结网大街小巷辛苦兜售;无需惶惶,天涯流浪,失却纲纪墙角旮旯恐慌叫卖……
暖屋热炕,老实念佛!正大光明净宗十三代祖师六十余岁方才「被逼出山」,又苦口婆心如何道哉?
其次,有福报,要「会」。小学老师不宜攀缘大教授传经典等,小老板乃至乞丐不宜讨好大老板讲何为布施舍得等,小干部不宜巴结大领导推荐「从政经验」等……君人微言轻且正眼未睁,人亦不睁眼向君,稍有不慎,谤佛谤法。
第三,建立感情。被誉为佛门「公共关系学」之「四摄法」第一即是「布施」,此「布施」非为「六度」之「布施」,是先予人实惠。说白了,无非请客送礼建立感情而已。中国特色,有恩则有情,有情而后才有理,有恩、有情、有理,方可求人办事。此问题,亲姊热妹亦不行。老大少情寡义事事不带个好头,对兄弟姊妹亦无帮无助……君说何,何则无理也。「恩威」,有恩才有威,无恩则无威,威建立于恩上,此乃「国辞」也!
再者,君见人便叫:「学佛学佛学佛!」即使佛来也,怕是吓佛跳墙去了。君还恨恨作言「业障重」、「刚强难化」等等,甚至骂「狗咬吕洞宾」……一念嗔恚起,百万障门开。究竟谁业障重,谁咬谁,那还不一定呢!因为君并不知道「佛为何物」。
另有,人尚初学甚至未信,谋面就鬼说神说再加善哉佛曰,更让人误会「佛迷信」。「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并非否认存在「怪力乱神」,乃鉴于乱世以及群众普遍接受能力而「不语」——「契机」!
当然,也不能小恩小惠。
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尚有特别坦言:
学佛学儒学一切,当依一师恒贯之,不宜朝张夕李师,或者同时张师李,君则无所适从矣。
君亦莫要好为师,人家有师不添乱。「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此乃规矩不可废,无视于是实残忍。如法则赞叹,见非敬远之。
君亦不宜求远师,邪师多在末法期,墙外花香慎采之。远者非熟非方便,卖了君还数票子,近者骗君要思考,兔子不吃窝边草。
事师之道务谦卑,有非就失诚与敬,君失诚敬无所成。君若见师少有过,实非师错是己罪。当年释尊讲学时,菩萨观有金刚座,凡夫误为草垫子。如是示现深刻义,无有师非学人非,故而有青出于蓝,长江前浪后浪推。
上述乃圣贤所教,依其义白其文而已。总之,一句话:自己真明白了,真做到了,再说不迟。别急乎乎,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者偷摸摸,好像有什么名闻利养、图谋不轨、见不得人诸类,授人说佛不是」之把柄也。
——其结局犹如光目女母「罪苦之事,不忍称说」(《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NextPage]
第五篇
八月十五归故里,陪二老过节。每每回家,餐后总习惯于老家土炕稍息,重温孩提时光。然而,此一卧,忽念病中老师,文思豁然,遐想万里,于是即起,告白二老返回,伏案敬笔。
自《孝亲尊师之演义》得以公开发表,多有学人问及如何「孝亲尊师」诸话题,亦有不远千里之来者,余皆一一报告。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慨,况来者以「老师」、「君子」等相称,实增鄙夫之惭愧!
实话实说,余一介迷惑颠倒之辈,于外未拒名闻利养之诱,于内更无断贪嗔痴慢之惑。故,泰山近在咫尺,从不敢有朝觐之心;孔庙即在本土,从未起跪拜之念。释尊慈悲,不嫌鄙夫龌龊,斗胆欲试皈依,然业障深重机缘又尚未成熟矣……龌龊未去了,今又凭空染指「盗名君子欺凡尘」……真真是个羞愧难当也!
好在有老师等诸大德不嫌弃,加持有教,咐托我等鄙夫誓愿终身在学,不为人师,如此方有所担当。余谨遵教导,因之就有了此等撰述——《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
《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初稿于己丑年闰五月初五日,辛卯年六月十四日稍加修改发表,近三千言,题为《因癌而死是愚蠢的事》。因《孝亲尊师之演义》等集结《述而集》,将《因癌而死是愚蠢的事》收入,权作充数。然,有方家议其「文章名不雅驯」,于是改为《信自信他者,佛》,正文作较大调整;润色几番,又更名为《谦虚者,佛》,修成于辛卯年八月初八日,五千余言,视为二稿。尔后,又两易其稿,充实梳理分别成《述而集》的五个独立篇章,即《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敬事而信,一切皆好》、《孝亲尊师之道路》和该《孝亲尊师之故事》,其余内容则融入《孝亲尊师之花絮》。
当时毫无或发表或结《述而集》之意,初衷是和亲朋中党政干部、企业老板及有缘文人交流些东西方文化学习感悟,借机学习用电脑写字。
顺便坦白,余对电脑一直以来很有意见。虽说不反对他人电脑,但自己却不电脑,特别反感电脑写字。在此之前总是以传统意义上的笔行文,没用电脑写过任何正规文字。
不说别的,仅仅那散乱十指摸摸索索、敲敲打打,就受不了。这哪里是全心全意做事的态度?对文字好像很不恭敬。而那笔,无论毛笔、钢笔还是铅笔等,五指一拢,一心一意,一笔在手,一气昆仑汪洋。
余一直坚信笔的敬业忠诚度,超过眼睛。那些被眼睛蒙骗了的秘密,常常从笔尖儿一泻而出,恩仇分明,痛快淋漓,毫不含糊。
可是,工作要求必须学会使用电脑,这实在是件犯难为之大问题。于是乎,就挓挲了十指,吭哧半天一个字,再吭哧半天再一个……苦不堪言。迄今为止,正规电脑写字技术没学会,但「一指禅」功夫的确练得还不错,可谓出著名作家废名老先生当年拿毛笔写英文之右矣。
无可讳言,当今世界混乱非常、灾难之纷飞无以复加,实属空前。 而救世之路有八万四千多法,然论究竟圆满、方便直捷之最有效者,无过于念佛,其他一切皆来不及了也!
本故事之指归,乃是向诸君禀报本人如何念佛。不可放下佛号,执著于《地藏菩萨本愿经》——此等造作如只打地基不盖房子无有差别。倘若尚觉基础不牢,则以念佛为主,兼顾基础。
或曰,撰述者之惟一理由,在于提请您注意念佛技术。
谨以此文献给老师,愿师吉祥如意;并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愿天下孩子顺利成长,愿天下国家和谐美好!
版权所有 © 潍坊大山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中華孝親尊師大學堂 联系电话:0536-22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