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學 >> 浏览文章
《了凡四训解读稿》序言
文章来源: 时间:2017-09-26 浏览量:1005
 
    《了凡四训》是明代圣哲袁了凡公撰述的一部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又名《了凡训子书》、《训子言》、《了凡诫子文》等。该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集结而成。其中《立命之学》是袁公晚年为训子而撰,《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则为袁公早年《祈嗣真诠》中的两篇,即《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而《谦德之效》则取自其晚年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在组成《了凡四训》之前,就早已分别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被多部书籍所收录,到清代初期编纂的《丹桂籍》中,方合称为《袁了凡先生四训》,后世遂以《了凡四训》流通。
    四篇文章,凡一万一千六百余言,各自独立,而又一以贯之,形散神凝,简要详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独自具足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该书一经问世,就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欣然争相传诵几百年不衰,被誉之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敬之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的指南,奉之为“心想事成,改造命运”的宝典。
    有道是:“早读早受益,晚读晚受益,马上读马上就受益。”
    满清一代中兴名臣曾文正公极为推崇《了凡四训》,因此而改号“涤生”。文正公日记称:“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并将《了凡四训》列为子侄必读重要之书。当代日本的著名汉学家安冈正笃和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其可谓推崇备至。安冈正笃积极建议日本的天皇及其执政者要视《了凡四训》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稻盛和夫则庆幸自己早年得遇《了凡四训》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理论指导。
    世间如是,出世间亦复如是。
    印光祖师极力倡导读诵《了凡四训》,曾亲笔撰其序,大加赞叹,广为流通之。一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当年穷困潦倒,初读《了凡四训》即倍受感动,因此而沉潜往复其中,因此而彻底改变了命运,因此而开启了他老人家那幸福美满的辉煌教育教学生涯……
    《了凡四训》为什么能使坏人变成好人?为什么能使不幸的人变成幸福的人?为什么能使不名一文的穷人坐上了世界富翁的宝座?又为什么能使穷途末路的人走向了世界的神圣殿堂?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了凡四训》的背后真的就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巨大力量吗?难道《了凡四训》早在几百年前就以严谨实证的科学态度诠释了神奇的量子纠缠理论,从而圆满地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吗?难道……
    《了凡四训》之所以具有几近神奇的强大教育功能,其中的原因有诸多。以笔者拙见,主要有三,即积极性、真实性和方便实用性。
    全书圆融儒释道三家之学, 以“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的积极人生主题贯彻始终。教人孝亲尊师,教人谦虚耐烦,教人诚信友善,教人老实真干……字里行间洋溢着超然出世的修养和修齐治平的热烈用世情怀,世出世间和谐统一,内方外圆,并行不二。读来精神为之一振,倍受鼓舞,不由不令人叹服之。
    印祖曰:“文理具畅,豁人心目。”
    袁公所撰之事,皆为其亲历、亲见、亲闻,“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人知错改错,教人积德行善,教人趋吉避凶,教人“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行文真实而亲切感人,容易接受,不由不令人向往之。
    印祖曰:“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
    如何改造命运?如何去心想事成?又如何积德行善?袁公乃大家手笔,大珠小珠,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教人以方针目标,教人以理论原则,教人以方式方法,亦有表演示范。明白且简单,拿来即用,用之则成,三根普被,凡圣皆可,方便操作,究竟圆满,不由不令人遵循之。
    印祖曰:“洵淑世良谟也!”
    胡适先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袁公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尽管穿越四百多年的时光隧道,尽管非常审慎地评价袁公,冠之以“奇才”、“全才”乃至“著名”、“伟大”诸类的字眼,但仍然有嫌缺憾。
    袁公(1533—1606)祖籍嘉善(今浙江嘉善),迁居吴江(今属苏州)。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改号了凡,以号名于世。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授宝坻知县,后擢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官居六品,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任《嘉兴县志》主笔,七十四岁辞世。天启元年(1621)朝廷追叙袁公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袁公博学通才,读书甚广甚深,在佛学、教育、民生、农业、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天文、历法、养生、军事以及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可谓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袁公著述近三十部,凡二百余卷。其中,《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祈嗣真诠》,为《四库全书》存目,《赵田袁氏丛书》刊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尚有《论语笺疏》、《石经大学解》、《中庸疏意》、《袁氏易传》、《春秋义例》、《史记定本》、《群书备考》、《两行斋集》、《宝坻政书》、《历法新书》、《劝农书》、《摄生三要》等重要作品。
    袁公治学严谨,融会贯通,而又独具智慧。例如,《劝农书》分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八篇,共一万余言,其中田制、灌溉两篇还附有田法与水工建筑及部分农具插图。今天的农学专家仍赞其为“极不易得”的好书,认为在中国农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再如,袁公所著《历法新书》涉及四十六种历法,有岁差总数积算、五纬总数积算、推天正冬至五星自行限度、求第一东西差、求太阳食甚定分、求日月出入带食所见分秒、求朔望交会约率、四平方求弦术、太白黄道南北纬度、黄道南北各像内外星经纬度等,共一百五十多种求算方法,非一般专家学人所及。
    袁公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
    袁公学以致用,宝坻主政是其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推行善政,抚恤老人、教化士子、整顿吏治、减免赋役、治水兴农、赈灾存粮、改善民风……用短短五年时间(1588—1592)让宝坻全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后受到二十七次举荐,离任时狱中竟然没有一个犯人,公堂之上亦无人相争诉讼,达到了置刑而不用的程度,
    袁公受到了全县百姓的无比爱戴,百姓对其感恩之情无以言表。在任时,县内很多人家就供奉袁公的画像,以“敬神”之礼来表达那颗无上的崇敬之心。袁公离任之时,宝坻县城空巷,百姓十里相送,场面极其感人。袁公除几件非常简单朴素的行李之外,仅有五车多书籍,余财竟不够去北京的路费,无数送行人泪流满面。本来准备一大早就走,可是因为老百姓为其送行,直到黄昏才勉强能够动身。袁公离开宝坻十天,县内士绅、学子、百姓就纷纷自发筹资,敬造袁公生词,用最高的“用牲之礼”举行祭祀,并由教谕韩初命撰写了《袁侯德政碑》,以纪念这位“爱民重而官爵轻”的知县。宝坻人常到袁公祠内行香致祭,袁公祠堂也成为宝坻享“香火”最为久远的祠堂。今天,宝坻百姓仍对袁公充满了无限敬仰之情,袁公的故事仍在宝坻民间盛传。
    袁公以其超凡入圣不可思议的智慧德能,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位难能可贵的基层清官形象,被誉之为“宝坻自金代建县八百多年来最受称道的好县令”。
    袁公不仅仅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好县令,还是一位好父亲,非常注重家风家教。袁公四十九岁得子,儿子十四岁时,袁公为之撰写《训儿俗说》,从立志、敦伦、事师、处众、修业、崇礼、报本、治家八方面,具体详细,不厌其烦训导儿子;儿子二十时,袁公又撰《立命之学》,结合自身经历,高屋建瓴,理论规划指导儿子的人生。其子不负众望,天启五年中进士,授广东高要县令,清正廉明,为后世所敬仰。袁公在家教方面可谓耐烦,可谓用心良苦,可谓卓有成效,从而培育出了“袁氏忠义醇厚的良好家风”。
    另外,袁公还是江南善举运动的著名宣导者;在军事方面亦颇有建树,曾参与万历朝鲜战争,“问关异域,功迹茂著”,“勋劳甚备”。
    奇才如冬雨夏雪,大才则四季轮换而不衰。
    子曰:“君子不器。”
    袁公乃君子大人诸类人物,曰圣曰贤皆不过分也!
    《了凡四训》流通量非常之大,无以数算,版本众多,文字有明显简化的倾向。《了凡四训读解稿》选取净空老法师所宣讲的《了凡四训讲记》(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2010年版)中的原文为底本。为方便大家阅读,对原文作了章节段落划分和加注标点符号,并标明了章节次第之序号。依据古制,对于原文文字只字未改。另外,中华书局近年来曾先后出版过《了凡四训译注》等几种版本,采用的底本都是“净空法师讲述的《了凡先生家庭四训讲记》中的原文”,“并对原文进行了仔细校对”。本《读解稿》选用的《了凡四训》原文与中华书局《译注本》之原文有所出入处,皆在书稿中作了一一注明。
    “读解”者,顾名思义,读其文解其义也。
    树明德薄才疏学浅,手头资料亦有所限,实在是无能对袁公之如是经典作出准确的读解。然,形势所迫,思虑再三,慎之又慎,竭尽所学沐手敬笔撰述,错漏荒谬之处在所难免,故名之曰“稿”,仅供学者参考而已。
    敬祈袁公见谅!
    敬祈方家指正!
    是以为序。

 
                                                                           李树明
                                                                      丁酉年八月初七日
版权所有 © 潍坊大山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中華孝親尊師大學堂 联系电话:0536-2252109